驶向绿色:中国交通运输的低碳转型之路

元描述: 深入探讨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转型,从低碳运输工具、基础设施升级到运输结构优化,详细解读政策、措施、案例,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吸引人的段落: 每一辆共享单车,每一次电动汽车充电,每一条高速公路的绿色设计,每个港口的智慧化升级,都预示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低碳转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切实可行的行动。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转型之路,从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到未来展望,为您揭示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打造绿色发展新格局的路径与方向。

低碳运输工具:开启绿色出行新时代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推动低碳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氢能重卡等纷纷涌现,为绿色出行注入新的活力。

电动汽车的崛起: 以电动汽车为例,得益于技术优势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2023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公共交通的电动化: 在公共交通领域,各地大力推动电动化替代,不少地方公共交通实现了100%新能源化。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公共交通转向新能源动力,扩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交通行业节能降碳。

货运领域的绿色转型: 货运领域也在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广新能源货车、发展氢能重卡、提高船舶岸电使用比例等措施。唐港股份引入电铲参与作业,成为周边港口第一批电铲作业港口,截至2023年6月,疏港电动铲车共更新75台,新能源化占比达63%。

政策引领: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专家观点: 专家表示,当前交通行业尤其是货运领域传统动力占比还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的占比。

基础设施升级:打造绿色交通网络

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提升交通领域绿色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建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 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绿色化智能化,采用节能设计、选用节能材料,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实现源头减碳。例如,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采用节能设计,选用节能材料,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综合交通中心区域还安装了722个充电桩,施工特种车辆采用新能源动力比例达73%。

既有设施的节能降碳改造: 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是提升交通领域绿色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充电桩为例,经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充电桩数量达到1060.4万台,同比增长53%,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2.72万台,基本实现全国各省份覆盖,有力支撑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智慧陆港的建设: 台州南铁路物流基地是国家二级3.0版本的铁路智慧物流基地,建成后将有效提升物流中转效率、降低物耗能耗。

试点项目的推动: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第一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61项试点任务,将有力提高交通行业整体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专家建议: 专家表示,下一步,要落实好试点实施方案,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良好的减污降碳效果。

运输结构优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转型,需要各环节共同发力,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提高多式联运的比例。

多式联运的优势: 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一单制”“一箱制”的推广: 宁波舟山港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出“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运输服务产品,打造“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公海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稳定开行重庆、南昌、上饶、金义等地区至宁波舟山港的精品海铁联运线路。截至2022年底,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范围已辐射16个省(区、市)65个地级市,建成内陆无水港36个,带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箱量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外贸箱量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的延伸: 中欧班列(武汉)继开通直达芬兰的线路后,再次延伸至北欧国家,铁海联运比全程海运缩短了23天,综合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政策推动: 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有116个。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对行业长期监测统计,从2016年到2023年,铁水联运量从274万标箱增长到1170万标箱,铁路集装箱发运量从751万标箱增长到3323万标箱。

专家观点: 目前,“一单制”“一箱制”发展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数据信息不共享、服务产品不丰富、制度规则不衔接、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主体培育不到位等问题。专家建议,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促进作用,不断优化布局、夯基垒台,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持续提升交通行业绿色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指以低碳、环保、智能为特征的交通方式,旨在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推广低碳运输工具: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氢能重卡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 升级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如充电桩、智慧交通系统、绿色交通枢纽等,为低碳运输提供保障。
  • 优化运输结构: 推动多式联运,提高铁路、水运等低碳运输方式的比例,减少公路运输的依赖。
  • 发展智慧交通: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能耗。

常见问题解答

1.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是多少?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

2. 推广低碳运输工具有哪些政策措施?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氢能重卡等低碳运输工具。

3. 如何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

可以通过采用绿色设计、选用节能材料、优化交通布局、建设充电桩等措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

4. 多式联运如何助力交通运输的绿色转型?

多式联运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是实现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5. 数字技术如何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数字技术可以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能耗,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能耗。

6.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推进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低碳运输工具、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结论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转型之路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将逐步实现绿色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相信通过持续创新、积极探索,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将不断驶向绿色发展的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