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化支付服务,打造“首都范本”:外籍人士、老年群体支付更便捷
元描述: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取得显著成果,重点场景支付堵点加速打通,外籍人士、老年群体支付便利性大幅提升,为入境游恢复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了优化支付的“首都范本”。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支付方式不断革新,移动支付、刷卡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日益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支付服务优化过程中,一些特殊群体,例如外籍人士和老年人,仍然面临着支付不便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为不同人群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支付体验。本文将以北京市为例,深入探讨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的措施和成效,并分析其经验对其他地区优化支付服务的启示。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优化支付服务,外籍人士,老年群体,支付便利性,移动支付,现金支付,刷卡支付
北京市作为首都,近年来积极推动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政策引导到机构落实,从商户支持受理外卡、移动支付限额提升,到随处可见的零钞兑换ATM机、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北京市在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有了明显提升,重点场景支付堵点加速打通,为入境游加快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打通支付堵点
北京市政府在2024年3月发布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在全市三星级(含)以上酒店、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增设一批支付服务设施,为外籍人士提供更便捷的支付体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重点商户清单: 基于“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类场景,结合来华人员动线轨迹,明确两批重点商户约1.8万户,全力推动重点商户开展外卡POS机新增或升级。
- 快速提升覆盖率: 经各部门、各区与金融行业协同努力,两批重点商户清单内有效商户维萨、万事达等主要外卡卡种受理覆盖率达98%,较2月底首批1.1万户重点有效商户近30%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实现短期内快速提升。
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在北京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外籍人士在北京的支付便利性,为入境游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移动支付友好度,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移动支付是吸引境外游客的特殊“招牌”,然而,一些外籍人士普遍反映移动支付过程存在身份认证繁琐、交易金额受限等问题。对此,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 提升交易限额: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限额,根据不同商户的信用水平和风险状况,进行分级管理,将免身份认证交易限额提升至年累计2000美元,将身份认证后交易限额提升至单笔5000美元、年累计5万美元。
- 扩大白名单商户: 指导支付机构及银行持续扩大白名单商户的数量和范围,4月新增第二批白名单商户,目前北京地区已有白名单商户近70家,涉及航空机票、酒店住宿、高校留学、医院就医、旅行购物等业务领域。
- 支持境外钱包使用: “外包内用”已支持15种境外钱包在华使用,覆盖范围从我国港澳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蒙古、韩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的痛点,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友好度,增强了外籍人士在北京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为打造更加便捷的支付环境奠定了基础。
关注老年群体需求,提供现金兜底服务
老年群体在使用移动支付和刷卡支付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现金支付的保障工作,为老年群体提供“现金兜底”服务。
- 建立“零钱包”快兑机制: 北京建立银行网点“零钱包”快兑机制,组织全辖3800余银行网点100%提供“零钱包”,网格化为商户开展上门兑换。
- 聚焦出租车场景: 高峰时期在机场、火车站提供常态化“零钱包”兑换服务,通过出租车调度中心、滴滴平台等推送兑换提示。
这些举措有效地保障了老年群体在支付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选择。
推出创新举措,打造“首都范本”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北京市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打造“首都范本”。
- 率先建设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 实现机场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ATM机小面额零钞支取全覆盖,并在国际出发和到达实现24小时人工外币兑换全覆盖,可兑换40余币种,在入境第一站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多元支付服务及咨询导办。
- 率先在省级层面印发《实施方案》: 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构建市级协调机制。
- 建立外币代兑点网格化管理机制: 率先实现四、五星级酒店及重点文旅场所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全覆盖。
- 率先引导网约出租车平台发布抵制拒收现金提示: 强化整治拒收现金宣传。
这些创新举措为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其他地区优化支付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果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升: 截至7月28日,北京市两批重点商户清单内有效商户维萨、万事达等主要外卡卡种受理覆盖率达98%,较2月底首批1.1万户重点有效商户近30%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实现短期内快速提升。
- “零钱包”发放数量增长显著: 二季度北京市投放“零钱包”约有51万个;截至7月28日,北京市累计发放“零钱包”69.2万个,较2月底增长64万个。
- ATM机布设情况明显改善: 全市可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1.15万台,较2月底增长百余台;支持零钞取现ATM机1978台,较2月底增长1900余台。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北京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的成效,也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对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努力。
常见问题解答
Q1: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是什么?
A1: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升、"零钱包"发放数量增长显著、ATM机布设情况明显改善等方面。
Q2:北京市如何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
A2: 北京市政府通过建立重点商户清单、快速提升覆盖率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在北京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外籍人士在北京的支付便利性。
Q3:北京市如何提升移动支付友好度?
A3: 北京市政府通过提升交易限额、扩大白名单商户、支持境外钱包使用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的痛点,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友好度。
Q4:北京市如何关注老年群体需求,提供现金兜底服务?
A4: 北京市政府通过建立“零钱包”快兑机制、聚焦出租车场景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老年群体在支付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选择。
Q5: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的创新举措有哪些?
A5: 北京市政府通过率先建设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率先在省级层面印发《实施方案》、建立外币代兑点网格化管理机制、率先引导网约出租车平台发布抵制拒收现金提示等创新举措,为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Q6: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的经验对其他地区有哪些启示?
A6: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的经验对其他地区优化支付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他地区可以借鉴北京市在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提升移动支付友好度、关注老年群体需求、提供现金兜底服务、推出创新举措等方面的做法,为打造更加便捷的支付环境提供参考。
结论
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重点场景支付堵点加速打通,外籍人士、老年群体支付便利性大幅提升,为入境游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了优化支付的“首都范本”。北京市优化支付服务的经验对其他地区优化支付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支付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国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